學科信息

首 頁學位點工作學科信息 — 正文

“十二五”湖北省特色學科:中國史

發布時間:2016-05-09  發布作者:  點擊數:

一、本學科隊伍

本學科負責人為周積明教授,現為博士生導師、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湖北省新世紀高層次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選,周積明教授在文化史的宏觀研究、四庫全書總目的文化研究、中國早期現代化研究、清代思想文化史研究等領域成就卓著,在國内居于前列地位,在海外擁有廣泛影響。

本學科現有專職教師及研究人員29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3人,湖北省百人計劃1人。

二、本學科方向與特色

1、古代社會與文化研究

本方向運用文化史的獨特視角,對中國古代的社會與學術文化開展研究,尤以清代學術文化史最具影響。周積明教授所著《文化視野下的四庫全書總目》開辟《四庫全書總目》的文化史研究一路,被譽為“在四庫學研究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于20世紀90年代中期提出的“乾嘉新義理學”的概念及其相關研究在海峽兩岸獲得廣泛回響。2005年,周積明教授承擔并主持國家級重大項目《清史思潮志》,标志本方向在清代思想文化史研究上的優勢地位獲得學術界廣泛認可。雷平副教授以續經世文編為中心考察近現代知識内涵與學術轉型,其研究獲得2011年國家社科基金資助;樂勝奎副教授、張敏副教授聚焦六朝社會文化進行重新釋讀,均有相關研究成果推出。

2、中國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

本方向聚焦中國近代社會,關注由傳統向現代轉型的曆程,尤以中國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為特色。何曉明教授長期緻力于知識分子問題及“文化保守主義”研究,其于2006年出版的《返本與開新》建構了迄今為止文化保守主義研究中最長的思想譜系,《中華讀書報》、《史學月刊》發表主題書評對何著給予高度評價。郭娅教授長期主攻近代教育轉型問題研究;盧文芸副教授緻力于南社知識群體研究,系南社研究會副秘書長,主持“南社研究網”,著有《南社與中國近代文化變遷》一書,受到學界好評;張甯副教授緻力于研究中國貨币制度近代轉型的特點、劉彥波副教授緻力于晚清縣政研究,均有較深厚的學術基礎。

3、湖北區域社會文化研究

本方向以湖北文化,尤其是當代湖北文化研究為特色,不同于傳統的“楚文化”或“荊楚文化”研究,具有開創性。已出版120萬字的《湖北文化史》。《光明日報》發表書評,稱該著為“湖北文化史研究的開山之作”。本方向尤其關注“湖北文化”在新的曆史條件下發生的新内容、新性格。2004年,郭瑩教授主持的湖北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湖北當代文化研究中心”成立,該中心深入湖北基層社會進行考察,以問題為導向,以實證為路線,将曆史研究與現實研究結合起來,取得了一系列深具影響的成果,所提供研究報告獲得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湖北省委書記俞正聲及有關省委省政府領導同志的批示,被刊載于《中國社會科學内刊》、中宣部《輿情分析報告》。

4、中外文明比較研究

本方向主要緻力于中外文明比較研究,尤其以中國古代文明與希臘文明比較研究為特色。何元國教授師從中外古史比較研究權威劉家和先生,專攻中國古代文明與古希臘史比較研究,其博士學位論文《孔子仁孝友學說與亞裡士多德友愛論之比較》獲得衆多專家好評,已發表《亞裡士多德的“德性”與孔子的“德”之比較》等較具影響的學術論文。200810月至20098月,他曾受國家留學基金委派遣到希臘雅典大學訪學,2011年獲得希臘大使館頒發的傳播希臘文化貢獻獎。此外,郝祥滿副教授長期關注中日古代文明交流史研究,已出版《然與宋初的中日佛法交流》等著作;王揚副教授在中德近代文明比較、顧蓓博士在中西基督教文明比較研究上都有較好的研究基礎。

三、本學科科研平台、成果

本學科現有中國史一級學科博士點、碩士點;擁有省級重點研究中心1個;2007-2011年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4項,國務院各部門項目及國防重大項目1項,省級政府項目7項,市級政府項目2項,企事業單位委托項8項;獲國家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湖北省優秀社科成果二等獎1項,湖北省優秀社科成果三等獎1項。


關閉

研究生院
青春湖小研

澳门金莎-澳门金莎娱乐网站-手机版 版權所有!

地址:武漢市武昌區友誼大道368号 郵編:430062

電話:027-88661191  郵件:yjsc@hubu.edu.cn

Baidu
sogou